仁和热点 / 余开区 · 2019年2月14日 0

仁和抒写“智造新区、风景仁和”新篇章

新闻来源:余杭新闻网-余杭晨报 | 发布时间:2018/12/23 21:58:29

  2006年杭州市文明镇 2012年国家级生态镇 2015年浙江省卫生镇……
  仁和在“八八战略”指引下驶入发展快车道
  抒写“智造新区、风景仁和”新篇章

仁和抒写“智造新区、风景仁和”新篇章

  杭州府仁和县之名,历史悠久。由东塘、獐山、云会三个小镇撤并而成的仁和街道沿用“仁和”之名,是为保留地域名,更是取它仁爱温和之意。

  时光流逝,岁月更迭。40年前,改革开放拉开了一个伟大时代的伟大序幕;15年前,“八八战略”勾画出了浙江大地上的美好蓝图。如今,身处发展热潮中的仁和街道正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动力,依照“智造新区、风景仁和”的愿景,奋力前行。

  蓝图既定,就要坚定不移、久久为功。趁着“美丽乡村”建设的东风,18个村的建设工作全面铺开,为实现“大花园”战略奠定基础;改造区域内主干道,建设131条路、142.58公里的“四好农村路”,不断提升交通环境;启动獐山集镇提升改造项目,让集镇整体形象实现凤凰涅槃……

  “风至自灵动,策高当行远。”进入新时代,仁和街道扬帆起航,全体上下将坚定不移沿着“八八战略”的指引,真抓实干、奋力冲刺,按下“快进键”,跑出“加速度”,努力把决策变为行动,把蓝图变成现实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  强强联手
  让经济发展更高

  仁和素以江南水乡的柔美和发达的制造业而闻名。翻开地图,这片75平方公里的土地就像一个气宇轩昂的龙头,昂首傲视。而经济发展,作为仁和谋划、实施各个项目的有力支撑,也在不断发挥着重要作用。

  今年数据显示,截至10月仁和完成规模工业产值86.72亿元,规模工业销售产值86.61亿元,完成出口交货值15.45亿元;小升规企业3家,完成年度目标任务;预计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9.6亿元,经常性财政收入5.05亿元,圆满完成年度预算。

  年终成绩单来之不易,经济数字的背后,透露的是仁和经济稳定增长的良好态势,彰显的是仁和遵循“八八战略”中“进一步发挥块状特色产业优势,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,走新型工业化道路”的理念,和积极探索经济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的信心和决心。
  打造“两区一园”,破解空间发展瓶颈。一方面,依托仁和工业区、大运河工业区两大传统的工业企业集聚区,通过旧厂区改造、实施技术改造项目,开展信息化应用等途径进一步挖掘产业发展的物理空间,提升产业发展的质量;另一方面,结合家纺产业分布特点,于栅庄桥盘活土地40余亩,打造“仁和家纺小微产业园”,预计能达到新增300余台智能控制电子龙头高速剑杆大提花机生产能力。同时,园区将配套设计中心、展览展示中心,借助平台优势,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要素,推动家纺产业和信息化的融合,打造智慧园区。

  城市的发展要以产业为支撑。在仁和除了政府的招商引资,还有一个重要的平台在为仁和经济发展添加动力,这就是仁和先进制造业基地。仁和基地总体规划面积56.97平方公里,核心区块8.52平方公里。核心区块的建设起始于2008年,当时利用废弃矿山存量建设用地,开辟为工业用地。 

  “这里原先是洛山矿区,曾经很有名,附近的老百姓很多在矿区内上班,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老百姓对生活要求的提升,粉尘污染严重的矿区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,后来政府对矿区附近的村民进行了拆迁安置,对矿区进行了土地平整。慢慢地,这里有了马路,也有了企业,老百姓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。”老一辈人见证了矿区的变迁,也见证了仁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的“诞生”。

  承载着余杭区制造业发展梦想,仁和基地指挥部坚持“环境立园、科技兴园、智造强园”的发展思路,全力招引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新装备、新材料、新能源产业项目,向着打造“产、城、人、文”全面融合发展的“最美园区”的目标大步迈进。

  联东U谷、安博物流、比亚迪汽车等知名企业的入驻,为仁和经济注入强劲动力;总投资60亿元的阿里巴巴浙江云计算数据中心仁和项目入驻仁和基地,给仁和开辟了巨大的发展空间;联东U谷·杭州仁和智能制造加速器项目,建成后预计引进50余家科技型成长企业,产值超过14亿元,年税收超过7000万元,解决就业人数2000人以上;此外,金融巨头摩根士丹利投资5亿元,在这里打造“国际级高端科技产业综合体”摩根士丹利·乐坤杭州仁和国际产业园……经历近十年的发展,仁和基地迈入发展快车道,成为区内外备受瞩目的工业集聚平台,正在成为长三角高端装备产业集聚区、浙江省智能制造应用示范区、余杭区“田园城市”新样板、打造“中国制造2025”示范园和名副其实的省级经济开发区。

仁和先进制造业基地标识

  乡村振兴 让风景仁和更美

  近日,市旅委和市农办联合下发了《关于命名华联村等63个村庄为杭州市2018年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的通知》,仁和普宁村榜上有名。作为余杭区第一批“美丽乡村”精品村创建村,普宁的变化老百姓都看在眼里,喜在心里。

  “现在天气好,饭后我们都喜欢来这里散步。”今年74岁的徐大爷经常会到村里转转,或是到新建成的牡丹公园里晒晒太阳,或是到文化礼堂前特色的墙绘下看着孩子们嬉戏玩耍。徐大爷去的牡丹公园位于村委的中心地带,原本是一块闲置土地,借由“美丽乡村”建设的契机,普宁村扩大了牡丹的种植面积,并建设了游步道、健身点等配套设施,美化环境的同时更好地服务村民。

  全域“镶”美景,处处映诗画。在三白潭村荣河坝示范点,一处别出心裁的矮景墙吸引了村民们的目光。矮景墙大约500米长,不同于整齐规划的围墙,这里每一处墙面都不一样,有的围墙是用瓦片拼出一条大鱼的造型,有的围墙内镶嵌着陶罐,罐子里还种有绿植;还有的则是用砖头拼出各式造型。

  “破损的瓦片、砖头,破旧的陶罐,拆卸下的木料竹片等本是无用的材料,但只要稍加改造,就会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。”据三白潭村党委书记沈建林介绍,这些废弃的材料都是不雅观建筑拆除后,从村民家里收集来的,既能够废物利用,降低美丽乡村的建设成本和建筑垃圾处理成本,又能够将鱼元素融进美丽乡村建设中,一举两得。

  除了打造示范点,三白潭村还要打造一条特色路线,串联起杭州余杭仁和仁姚黑鱼养殖场、杭州仁和三白潭水产品加工厂、浙江恒泽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具有鱼文化特色的地点,让村民们看到美丽乡村带来的效果。沈建林说,美丽乡村打造的最终目的是发展美丽经济,以水产养殖业、加工业为主要产业的三白潭村,通过美丽乡村建设,将吸引更多的人到这里来,也能带动产业发展,带动村民增收。 

  一路一景,路生美景。从普宁村到三白潭村,从渔公桥村到永胜村,翻开美丽乡村设计规划图,一个个美丽乡村示范点,被一条条美丽乡村精品路线串连起来。作为全区“四好农村路”建设的重点镇街之一,今年仁和在大力实施“四好农村路”工程的基础上,创新规划了北部精品环、东部精品环、南部精品环等三个精品环线,涵盖了11个美丽乡村、17条道路,其中涉及“四好农村路”13条,总计约30公里。

  北部精品环线包括永胜村、永泰村、渔公桥村,将勾勒出美丽乡村,大做农旅结合文章;东部精品环线包括三白潭、新桥村,将依托人文底蕴,大促文思叠加效应;南部精品环线包括东山村、云会村、花园村、双陈村、九龙村、栅庄桥村,将利用地缘优势,大建产业优化格局,进行环境整治,绿化节点打造。

  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,一句话唤醒了人们发展绿色、生态的理念。以“美丽乡村”为突破口,仁和打出“低散乱”整治、“五水共治”“无违建”创建等系列组合拳,不仅让仁和全域风景如画,更带来了美丽经济回报。截至目前,全域基础环境整治专项累计拆整不雅观建筑3131个点位,面积约33.5万平方米;“低散乱”整治共排查“低散乱”点位1239个,截至11月15日已销号829个,整治完成率66.9%;截至11月,“无违建”创建已完成处置违建2216宗,涉及面积50.26万平方米,完成年度拆除任务的170.5%,超额完成年度目标。 

  民生项目 让美好生活更优

  “忙了这么久,这个项目终于能落地了。以后,东塘村的集体经济就有固定的收入来源了。”近日,东塘村党委书记黄旭康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。他说,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,东塘村在2017年6月将原本与第三方签署的村级留用地开发协议终止,转为自行开发建设2500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,目前正在施工中,计划5层用于办公,3层作为车间,并扩大了容积率,明年可进行对外招租。

  要改善生活环境,要发展村庄经济,更要提升百姓的生活。今年,獐山集镇提升改造项目拉开了序幕,800多户拆迁农(居)户对美好的生活有了新的期盼。

  獐山集镇是仁和人口最密集区域,整体面貌落后,配套设施堪忧。集镇的提升改造是仁和一直以来想要着力解决的问题。去年7月份,一份100多位村民联名写的危房拆迁报告送到了獐山社区。民有所呼,政有所应,最终,獐山集镇提升改造被列入全区2018年重点改造提升项目。仁和将通过拓展城市空间、规划城市功能,打造一座“活力水岸、缤纷港城”,形成服务基地和老集镇的生活配套服务中心,进一步提升仁和基地“软实力”。

  家住石矿组棚户区102号的陈云龙和戴秀清听到消息后,十分期盼。陈爷爷今年81岁,戴奶奶75岁,两位老人原先在獐山石矿工作,在棚户区已居住55年了,他们见证了集镇的变迁。“那时候我们夫妻俩和三个孩子住在5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,如今孩子们成家立业搬出去住了,就我和老伴在这里生活。”陈爷爷说完,戴奶奶在一旁补充说道:“现在这里要征迁了,是件大好事!我结婚的时候就住在这里了,现在这么大岁数还有希望住上新房,已经很满足了。”

  民生连着民心,民心凝聚民力。獐山集镇提升改造项目涉及东塘水产组、基地组、余山组、獐山水产组、獐山集镇组、石矿组六个区块,共涉及征地约965亩,安置房将建造在集镇范围内。截至目前,已开展了余山组、獐山水产组、东塘水产组、石矿组征迁签约工作,剩余区块征迁签约工作也在抓紧落实中。

  自行开发建设厂房增加村集体经济,克难攻坚獐山集镇提升改造工程,东风小学今年9月正式使用,东塘农贸市场提升改造,农村自来水管网改造……每一项民生工程都在实实在在改善居民的生活品质,提升百姓幸福感。

  基础配套设施完善了,百姓的精神家园也需要不断丰富。今年以来,仁和组织开展村级宣传文化员摄影培训班、瑜伽培训班、太极培训班等多项提升公众文化素养类活动,成功举办第十四届普宁牡丹花会,积极开展“相约你我他 文化进万家”“美丽仁和平安仁和”文化走亲等进礼堂文化活动,邀请市民团一起开展仁和首届农事节,组队参加庆祝建党97周年和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文体活动等。

  三治融合 让基层治理更活

  今年11月,云会村率先成立“云集银行”,村民可以到“云集银行”办理爱心存折,通过开展志愿服务获取时间币,这些时间币可以抵扣家中闲置物品存放在银行的保管费,还可以兑换其他所需物品。

  “云集银行有一处寄存点,这是云会村党员拆除自己不雅观建筑后免费提供的场地,面积约300平方米。”云会村党委书记倪技锋告诉记者,云会村充分发挥“云集银行”的保管功能,努力消除“低散乱”点位,鼓励村民将房屋拆建、新建剩余的砖瓦等建筑物资存入银行,统一放置在村内指定场所,银行按照数量收取一定的保管费,该笔费用将优先使用时间币抵扣。

  “云集银行”仅是仁和探索基层治理的一个缩影。今年以来,仁和突出党建统领地位,积极探索实践自治、法治、德治“三治融合”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。

  在花园村,村委组织村民代表举行了村民自治、法治、德治理事会成立大会,选举产生三个理事会会长及成员。成立三个理事会有什么作用?花园村党委书记陈永根说,村民自治理事会成员将发挥“领头羊”作用,引导村民积极配合参与民主协商议事、美丽庭院、平安巡逻等事务;法治理事会将负责调解邻里纠纷、家事纠纷,提供法律服务,开展普法宣传;德治理事会成员有道德模范、老党员、退休干部等,将为村民开展红色故事宣讲,举办道德讲堂等。今后,三个理事会将牵头带领村民主动参与建设美好家园,形成“村民的事情村民自己办”的良好氛围。

  此外,仁和各村社还动员党员志愿者为群众提供“红色代办”服务,打通“最多跑一次改革”最后100米;举办年满十八岁村民“新成人礼”,外来人员“新村民礼”,组织“两新人群”集中学习仁和红色文化和村规村训;对乡村治理中表现突出的外来党员,向其党组织关系流出地寄表扬信,通过他们带动引领外来人员增强融入感、主动参与社会治理……一件件小事汇集起来,充分激发村民参与热情,同时也促进了村级治理良性发展。 

  村庄秩序规范有序,乡风文明提升愈发显著,人事纠纷逐日减少,邻里关系和谐融洽,生活环境越来越安全……仁和正通过自治规范秩序、法治定分止争、德治弘扬正气,让基层社会治理的“仁和实践”更加丰富。
     作者: 记者 吴怡倩 摄影 王珏 通讯员 陈连孝     编辑: 江舟